高考最后一百天学习计划表_高考最后100天逆袭计划
- 来源:好好学习网 | 作者:HHXX.com.cn | 本文已影响
人
倒计时 100天-90天 |
【巩固基础】按照每天一科的速度,将各科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做到既博又精,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细化各知识点。
1、文科部分以语文为例:将文言文词汇、古文句式、诗歌等记忆性知识进行梳理记忆。 如果觉得一天内整理复习一科的内容过于枯燥,也可以多个科目穿插进行,利用艾宾浩斯记忆法等,通过及时复习达到较好的记忆效果。
2、理科部分以数学为例:回归教材,将例题与知识点、公式相结合,了解知识点在题目中的出现方式,并思考可能的知识点结合的情况,以求达到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在最后一天则可以对较为薄弱的科目进一步进行深入学习,或对前9天的学习进行回顾总结。 |
倒计时 90天-80天 |
【查缺补漏】回顾错题,争取错题集“无错题”。通过回顾各科错题,进一步确定自己的知识漏洞及短板,同时要勤于动手、勤于翻书。毕竟回顾错题也是对知识框架的一个检查的过程。 |
倒计时 80天-35天 |
【实战演练】至少以考试的形式完成5套高考真题且对其中暴露的问题结合课本进行解决。 参考速度:每天完成一套试题的一科。 要求:要保证以考试的形式完成,且对答案进行核对,错题绝不放过,压轴题、难题视个人情况进行解决或放弃。 |
倒计时 35天-3天 |
【重点突破】针对薄弱科目,题型进行重点突破训练。了解相关的解题步骤方式,锻炼应试技巧。(毕竟实在不行还有一个东西叫直觉) 参考速度:以高考时的参考时间为参考,每天至少完成90分钟的题目。 要求:严格按照时间进行,对答案进行核对后,对错题进行订正,录入错题本。 |
倒计时 3天 |
【调整保持】这个时间学校基本进入放假,给大家一段调整时间以便以最好的状态参加高考,此时可挑选较为简单的试卷保持做题速度和手感,并加强信心。 参考速度:每天完成一套试题 要求:认真完成,认真订正,一定要以考试的状态和节奏进行。 |
0天 |
祝你凯旋! |

早上6点-8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对功课的全面复习。
早上8点-9点:据试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正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上午9点-11点:试验表明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对“抢记”和马上要考核的东西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
正午13点-14点: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调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最好休息,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
下午15点-16点:调整后精神又振,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例如用迈西背单词软件记忆高考单词,事半功倍,有可能达到一小时记忆100个以上。
傍晚17点-18点:试验显示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间。这段时间适宜做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那咱们来做一下试题。
晚饭后:应根据各人情况妥善安排。可分两三段来学习,语、数、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难易交替安排。
总之,在总体跟着老师计划的基础上,注意自己小块的时间安排,既要抓紧时间,又该有张有弛,放松心态,相信自己!
相关阅读:
1,高考最后60天学习计划及各科冲刺计划表
2,高考最后一个月学习计划和备考策略
3,高考最后十天学习计划安排
4,高考最后一周学习计划及作息时间表
5,高考前几天以及高考当天注意事项
相关阅读:
- 中小学生暑假作息时间表
- 暑假分阶段学习计划_暑假安排怎样才最
- 如何规划初中三年的学习_初中三年学习
- 高三学习计划_高三全年学习计划及注意
- 一个高三学生成功逆袭的学习计划和时间
- 高考最后一百天学习计划表_高考最后100
- 高考最后60天学习计划表_最后60天各科
- 高考最后一个月学习计划_最后30天各科
- 高考最后十天学习计划_高考最后10天怎
- 高考最后一周学习计划_高考最后一周作
- 如何制定长期学习计划
- 怎样制定每日学习计划
- 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
- 高中生如何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
- 根据一天中个人精力分布制定学习计划
- 巧妙制定学习计划会让你的学习轻松自如
- 初三年级学习计划表_一分汗水 一份回报
- 初二年级学习计划表_关键阶段的努力与
- 初一年级学习计划表_蜕变为一个真正的
- 一份合理的长期学习计划必须具备的四个
- 儿童数学思维发展六年学习计划
- 初三学霸的学习计划安排
- 初三学生如何制定中考复习计划_学习计
- 如何全面制定计划,让学习节时又高效?
- 制定学习计划轻松学习
- 一份好的学习计划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 制定高考学习计划的六点注意事项
- 如何制定周计划?
- 一张图告诉你学习计划的完成步骤
- 学习计划中的可行性和自制力
本网站旨在促进基础教育的信息交流,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提供或转载于网络,如果作者不希望我们在网上使用其作品,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