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谈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有现成的模型可以套用
- 来源:北大高效学习法 | 作者:肖卫 伍平 | 本文已影响
人
先说说物理学习跟数学学习相同的地方吧。第一,数学物理都重视逻辑推理,所以做数学物理题目时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要重视逻辑的正确性。第二,物理和数学一样也有物理的思想和方法,其形成过程跟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几乎差不多,所以上文说及如何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体系同样适用于物理学习,也就是说,物理学习也要注意做题目之后的思考和总结整理。
再说说物理与数学学习不大一样的地方,希望大家注意。我个人认为物理比数学简单,比起数学庞大的知识体系,我们在高中接触到的物理知识是相当有限的,说到底,就是力学,热学,电学,光学以及原子物理这五大部分,只要掌握了这五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特有规律和出题方向,很容易掌握的。
核心还是力学问题。力学可以说是高中物理解题的关键所在。这就是我说物理比数学简单的道理。我认为数学的提高或许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而物理呢,只要在一到两个月之内,按照以力学为绝对重点,强迫自己掌握和运用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再把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其他部分解题中去(当然,其他部分的基本知识也必须认真理解掌握)这样的话,我想一两个月下来,你会发现你的物理水平(准确的说应该叫做物理题目的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
物理相对数学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也可说是物理比数学简单主要是因为物理有现成的模型可以套用,掌握了这些模型,很大程度上就掌握了最容易也是最经常考的题型以及被认为最难的考点,而且,在我个人看来,学习掌握这些模型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认真领会模型代表的物理过程,很大程度上会带来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些模型大致有:
1.学部分的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模型
主要以木块,小球或多个物体相撞的题目为载体,主要是分析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动能守恒问题,还可能涉及到受力分析,比如木板上的木块滑行多少距离停止。我的体会是,这部分的题目要巧妙选择坐标系,我的感想:一般是选被放木块的木板作为参照系,这样,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就是相对木板的位移,产生的热量刚好也和这个量有关,岂不是一举两得?还要注意这一部分涉及到能量的问题千万不要忽视了摩擦产生的热量。
2.学部分的物体受力及运动模型
这个模型主要就是考察大家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但是难点是不要把受力和运动混淆,千万记住——力只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3.静电场部分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力及运动模型
这个模型应该说是模型2在静电场中的运用,所以只要切实掌握了模型2再加上静电场的静电力的分析即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一部分的题目尤其需要注意弄清带电粒子的自身重力是否忽略不计,提醒打击不要因为做题作多了产生惯性,而是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考虑是否要忽略掉重力,切记切记!这一部分的题目还经常考到周期性电场问题,提醒大家这一类型的题目也是要注意区分开受力和运动,加速度和速度。
4.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模型
首先要注意洛伦兹力的特点是与磁场方向和运动方向都垂直,这是做题过程中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的。如果是在既有电场又又磁场的情况下的运动,一般来说,电场力方向是不变的,而磁场力会随着运动状况的改变而改变,这当然也是磁场力最特别也最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一部分的题目,还有可能涉及到许多平面几何的知识,尤其是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注意30度,45度,60度,90度,120度,150度角的弦和弧的特殊标志。
5.热学中的气体改变气体状态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一个,它的关键之处在于找出变化了的气体状态参量,一般来说,如果把题目出的稍微复杂一点的话,会涉及到受力分析,通过力来找压强。还有就是如果涉及到体积改变的问题,往往需要虚设一个横截面面积S,这个量并不需要求出来,只是在表示气体的体积时用到而已,往往都能通过气态方程约掉,即实际上不起作用。
这几个模型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高考经常考,而且如果把这几个模型彻底弄明白,可以培养我们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而“物理过程”的分析正是数学物理区别于数学的重要方面,大家都可以想想看,物理其实就是一个研究物体状态的变化的过程,而数学则不是,所以,我认为,所谓物理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就在于对物理过程的理解和把握,能够一步一步的分析出物理状态的改变,绝对就是物理分析水平提高的必要前提。
说了一些我对物理学习的一些看法,最后还是要强调物理是重视过程的学科,所以学习的时候也是要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退一万步说,即使大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只要分析对了几个物理过程中的一个,就会有相应的分数的,所以,物理过程绝对是物理学习的核心,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把握住,当然,上面我说的那些模型都可以说成是物理过程的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旨在促进基础教育的信息交流,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提供或转载于网络,如果作者不希望我们在网上使用其作品,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