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好学习网 > 作文 > 读后感 >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400至1500字

来源:好好学习网 | 作者:毕成 | 本文已影响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作者是台湾作家张德芬,这本书主要是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通过对女白领与老人的对话,来表达对人生的理解。下面是《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从400字到1500字不等,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400字
 
  读完这本书,有的地方觉得豁然开朗,可是也有很多的困惑。
 
  书中说,天下只有三种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我们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只能去接受,让自己以更好的心态去接受。可是别人的事,我们不应该怎么去干涉,这个说法就让我很迷糊了。亲近的别人,当然会影响到我们,可是我们还是只能放任他们去做很多事情吗?大家的相处中,本来就是相互的妥协和让步。
 
  但是,有的别人的事情,我们真的不需要去苦恼,其实我们的大部分烦恼真的很多都是别人的事情造成的。
 
  喜欢书中最出名的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因为我一直都觉得,每个人所遇到的事情,所面对的人,都是自己的选择造成的,所以抛开不可抗力之外的因素来说,外面真的只有自己。
 
  对于什么灵修,我还是很辨证的看的,毕竟很多东西都是想通的。书中关于身体的那一段,也很不错,爱自己当然要关心自己的身体。
 
  我个人觉得关于内心,心灵方面的书,更适合我们来思考,而不仅仅是学习和使用,因为每个人追求的不一样,所需要和要求的东西就不一样。适合自己的一切,才是最好的。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500字
 
  前几日,朋友送给我一本张德芬老师的书,名字叫《遇见未知的自己》。拿到这本书时,瞬间就被它简约而不简单的名字给深深地吸引住,虽然没有华丽的文字和夸张的修辞,但是充满了智慧,读完之后,你真的会觉得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我是谁?有几个人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而大家的答案又是什么呢。“我”是身、心、灵的集合体,多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信息,如果我们习惯于注意自己身体的感受,时时安抚、照顾它的话,很多疾病就不会因为日积月累而产生。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源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不断追求的生活也好,事业也罢,归纳于几个字,就是为了达到爱、喜悦、和平的彼岸。平平淡淡的五个字,包括了太多太多的内涵。你想要达到也并非易事,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将会遇到种种挫折和逆境,如果选择逃避,显然你将与爱、喜悦、和平失之交臂,如果选择坦然面对,创建崭新的人生力量,那么你就能唤醒那个沉睡的自己,踏上爱和喜悦的心灵旅程。
 
  就像张德芬老师说的那样,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我们都应该学会臣服和接受,只有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这样,你会豁然发现,原来世界真的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糟糕。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以前我不喜欢看励志类的书籍,总觉得人生真谛需要靠生活的历练去感悟,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感觉自己的命运和书中的若菱有很多相同点,老者和若菱的对话,帮我解决了心中多年的迷茫和困惑。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走出困境,使之更加美好。它以小说的形式向人们诠释了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很特别。人生,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渐渐累到失去自我,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追求的是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占有得越多,迷失得越严重,内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如此不快乐?
 
  书中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记得老人的教导: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当情绪不好时,请默念:快乐不快乐决定权在自己,事情的最后结果也是自己的选择,和别人无关。不停地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当然会痛苦,会失落。要正视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乐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别人无法给予,不要找错了方向。想要快乐,首先要平静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乐,正视我们的不幸,学会“臣服”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甘心地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条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当下。
 
  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到哪里,但是总可以确定人生的梦想。我们无论是身处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惜福感恩的心态,才能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这本书里有很好的指引、提问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从,不如拿起《遇见未知的自己》,它将成为你的一份人生地图。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
 
  上学时,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被这本书名吸引,用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才读完。《遇见未知的自己》以爱、喜悦、和平为主题,以小说为题材,借助第一人称的写法,语言简洁,而不是像大多数励志心理书籍那样直接论述,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所要论述的观点,进而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真实的自己。读完后,感觉经历了一场不错的心灵之旅,让我开始对真我进行思考。
 
  开篇“我是谁”,让我顿时惊醒,我是谁?在这之前我从未觉得这会是个问题,自然也就从未思考过,当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种困惑,不知道这个问题究竟该如何回答。就像书中说的,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认识自我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我们所处的环境,很容易让我们失去真实的自我,导致我们不快乐,像书中的女主角一样感慨”活得好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当然也不会存在相同的两个人,人与人之间总是不同的,有的人活得充实,活得精彩,而有的人垂头丧气,庸庸碌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自我的认知不同。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无法透析的盲点,无法调节的情绪,虽然无法改变,但是最终决定人生的还是自己的心境。想要快乐,首先要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幸运不快乐,正视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乐只能自己给自己,别人是给不了的,也无法给予。就像书中的老者所言“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时刻保持一份感恩惜福的心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心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用心面对生命中的人和事,勇于面对,不言放弃,真正的喜悦就会由心而生。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生活中困顿转折是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的最好时机。挫折和困境不仅仅带来麻烦,同时帮助你的内在成长。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碰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埋怨,无助,但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会勇敢的面对,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像书中的女主角一样,曾经我也觉得自己总是很倒霉,生活不开心,工作不顺利,消极抱怨。《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真我不应该是态度消极工作怠慢,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快乐的我。于是,我扔掉身上背负的消极情绪,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拾起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向着美好生活重新出发。
 
  《遇见未知的自己》,给我带来的是一些对生活,对生命的认知,改变了我做人的态度与原则,让我学会宽容和理解,让我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让我学会如何才是真正的关心自己,让自己的内心慢慢平和,细细的体会爱,喜悦与和平。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100字
 
  在网上搜寻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吸引了我,带着好奇的心情在公司图书室借了这本书,开始了我的阅读历程。
 
  这本书由张德芬著,主要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意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指引女主人公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女主人公寻到了内心的平和,找到了快乐、喜悦及和平。
 
  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这是书中的一个小问题。
 
  是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烦恼,比如对某人的讨厌、对工作的烦恼、对待遇的不满等等,但其实都是我们自己人为地在放大,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痛苦是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快乐?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我们所背负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带来的,别人是无法强压给我们的,因为我们可以不接受。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苦恼是因谁或其他什么而带来的,其实不然,真正让自己苦恼的是我们自身,是我们过于看重那些会让自己苦恼的事。
 
  我们多少人是因为与别人攀比而疲于奔波,可一旦拥有了所追求的财富地位却并没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怀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为那不是真正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那是外在的东西。作者在书中谈到快乐和喜悦的区别,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所以追求财富地位的过程会带来快乐,但一旦实现了快乐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拥有财富和地位,拥有了财富和地位就会造福社会让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样了,那就达到了喜悦的境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顶端,不要为虚荣追求那遥远的不现实,自己会被自己活活压垮。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认识真我,从自身做起。因为外面没有别人。
 
  这本书读了之后让人受益颇深,要试着学会放下,当我们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种结局,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惰性与私心,珍惜时间和理想,告别庸俗、浮躁,坚持信念,永远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经常审视自己,自己给自己上课,自己给自己打分,寻求真我,解放自我。有时间休闲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读一些关乎身心灵成长的书,修心,养心,正心。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100字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于2007年6月在台湾出版,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明线暗线双线结合的形式讲述了主人翁心灵成长的历程,以通俗易通、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所谓的三件事,不只是单纯的三件事,而是看问题的三种视角。老人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实则是大爱无私。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语言、行动、习惯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爱别人,更是爱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别人的事。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外面没有别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论断时,或许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让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很多忧虑和焦躁都是自己编造的,把别人强加到自己的故事里,制造麻烦。有时候换个角度想一下,事情就会有另一个表情。如果非要编故事的话,为何不编一些美好的情节呢?让生命温馨一点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帮我重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我掉进了脆弱的泥潭,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怀才不遇,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人一生追求的归纳起来只有几个字,那就是爱,喜悦,和平,真我,其他所有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爱,喜悦,和平,真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积蓄心灵内在的力量。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强大呢?
 
  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阅历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一个身心灵合一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500字
 
  这是第二遍读《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
 
  记得,第一次读是近两年前的事了。那时,读后的感觉,就像是一本指明回归内心之路的明书。我第一次知道了、看到了真我的状态。现在,我还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那时自己内心的紧张和混沌不安的心理状态。第一次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找不到词可以形容,很欣喜,很快乐。后来,就如饥似渴的读了张德芬老师出的系列的后几本书。
 
  再读这遍,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再细细研读了。因为自己的感知力比原来细腻了很多,发现这遍重读就跟从来没读过似得。从里面学习感受到的东西就更多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老人在引导若菱回到在子宫里并出生的那个场景。在读那段的过程中,我有了一种新的感悟。我突然读懂了自己在过去的一些时刻,去做一些从没做过的事情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恐惧不安。有时,那种状态甚至就是窒息。这样的时刻并不多。但我印象极其深刻。特别是小时候溺水的一次经历,那种恐惧绝望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而且,还有种感觉,就是每次的这种经历都似曾相识,但我从来都不知从何而来。
 
  在读到这一段时,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是从出生时那种没抓没落的恐惧感而来的。老师说了,有恐惧感是因为生命能量场中缺爱的表现。看明白了,就特别的感恩,因为老师的整套技术就是在不断地疗愈那份伤痕,我也在老师的技术中不断提升着生命能量,走在找到纯净、完美的自己路上。
 
  上次读这本书的时候,频率是明显不如现在的状态的。接收的信息和体会自然也就完全不一样。
 
  在哪一个阶段,读懂不同的信息这是一定的。我越来越理解为什么读书不能只从字面来理解意思了,那会因为自己的分别、执着和障碍让自己误入歧途。
 
  一切都是功课,我看到了自己持续的成长,也看到了成长道路上的光明,很高兴!
 
  在读到和自己的身体链接这部分时,也有更多新的体悟。
 
  在来北京学习前,每天都会练瑜伽。每次瑜伽课程之后都会对自己的身体有一种全新的感受。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安静,越来越欣喜,越来越感受到它对我的爱。
 
  过去三四十年生活中深藏的情绪,在一些特定时刻,因为一些疼痛被我的瑜伽老师激发出来了。每次我看到这些情绪的时候都是一种欣喜。不再像过去那样害怕,恐惧,感觉像在黑暗的无底洞中。我和身体的链接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但是,我知道我会越来越流畅幸福的和我的身体进行愉快的交流的。
 
  在臣服和觉察的功课中,我觉察到自己的状态已经比过去好得多了。但是仍有很多不能看明白的深层的东西在慢慢的浮现过程中。之所以把这种感受能描述出来,我明白自己的觉察力和表述能力都比以前增加了太多。
 
  再读这本书,我更清晰的感受到了老师像书中老人一样的良苦用心和慈悲大爱。里面的ABC技术不就是老师在课堂上,一遍遍从不厌倦的一直在帮助我们成长的技术方法之一吗?老师总结了那么多技术,不就是想帮助更多有缘人从障碍中获得解脱吗?
 
  人生就是一个破除层层障碍,找到真我的过程。在路上,我看到了太多美好的风景,也看到了这些美好的风景原来都源自内心深处。外面没有别人!
 
  在书的最后,我看到了安住在家中那一段。我知道,那是内心真的安住于当下,安住于一切,智慧清明的一种境界。那种感受是回归到生命本源,智慧完全与宇宙相接的一种状态。
 
  现在的我可以看到,触摸到,但是还做不到。这是一个光明的前景,我们在一件件事情中慢慢开启智慧和觉知。直到有一天我们可以内心安静,心态平稳的发散内在的光和爱。没有我执,对遭遇的一切内心没有波澜,只是在生活中随缘做事。就像老师的闹市隐者的人生态度一样。
 
  放下后的自在随缘是因为智慧明了后的淡定和清明。感恩!感恩老师的一路引导!感恩自己内在的智慧!感恩生命中一切的相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500字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自己的爱好时曾说过“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它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遇见未知的自己》就是一本让我在品读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并搭乘上心灵成长列车的书。
 
  《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以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明线暗线双线结合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心灵成长的历程,以通俗易通、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自我和谐的快乐生活,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从而使社会更加美好。她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到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渐渐累到失去自我。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追求的是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占有得越多,迷失得越严重,内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更加烦躁不安。书中教会我用三种视角来看待所面临的问题,以老人的视角告诉我们对待事情要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清事情的本身,学会从情绪中抽离出来;以自我的角度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通过三种不同的视角学会管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语言、行动、习惯等等。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生命的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着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感恩的心,便可以做到自我和谐,快乐生活。
 
  掩卷沉思,我想到我们讲师团一直在宣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与友善。友善既是高尚的个人美德,也是重要的公民道德规范,它所包涵的理解、宽容、团结、互助,不仅让人与人之间充满温馨,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一个友善的人,总是以真诚的微笑示人,以阳光的心态看人,以发自内心的行为助人。多少次,我们被生活所烦恼,我们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迁怒于人,我们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而受伤,我们甚至因为别人的光鲜时髦而心情失落,在别人的财富和地位中流露自卑,更有很多时候,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引发羡慕嫉妒与争吵。而当我们真正认识自己,像书中一样同一件事情用三种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便拥有了一颗平静的心、感恩的心,永远保持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始终悦纳自己和他人,真正做到对己友善,对人友善。当你对他人友善时,恰恰是对自己最大的真诚。
 
  友善是和谐相处的前提。中国人对于"和合"文化的崇尚由来已久,先贤哲人在讲到和谐时,讲自我的和谐。修身养性向来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解决人我矛盾的立足点。“反求诸己”是我们实现与这个世界和谐统一的基本思维方式。自我和谐实质上是自己内心和谐。自己内心和谐,就能做到守正心灵,认知健全,控制情绪,心无旁骛,难不倒,夸不倒,诱不倒,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追求内心和谐,是人生的课题和使命,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很多人出问题,究其根由是他们思想先出了问题。自我和谐实在是一种心灵美,是内外兼修的美,是外在与内心统一的美,是生命中的真正珍品。
 
  读书启智,阅读人生,每一本书都是一段不一样的心灵旅程,期待下一段旅程的开始,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学习方法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旨在促进基础教育的信息交流,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提供或转载于网络,如果作者不希望我们在网上使用其作品,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